人到中年,別和兄弟姐妹走得太近

禾熙 2021/09/19 檢舉 我要評論

親不親,一家人,打斷骨頭連著筋。

兄弟姐妹是自己的家人,血脈相連,是割捨不斷的緣分。

小時候,兄弟姐妹在父母的照顧下,快樂成長。長大以後,父母老了,大家各自有了小家庭。

在農村,成年兒女長大了,父母就會讓他們獨立門戶,兒女成家了,就要分家。

從另一種角度看,「分家」不僅僅是分配財產,還是保持距離的方法。有的人,成家之後,自己建了新房子,離父母的家有好幾裡路。

當然,分家並不是說,從此就不來往了。畢竟兄弟姐妹是最親密的親戚,在關鍵時候,需要抱團發展,一致對待外人的欺負。

《禮記·曲禮上》裡寫道:「往而不來,非禮也;來而不往,亦非禮也。」

兄弟姐妹之間的交往,主要體現在禮尚往來方面。平日,不管誰家有了喜事,大家都會在一起吃頓飯,互相問候。比方說,有人過生日,趁機會,一起聚一聚。

還有,農忙的時候,大家互相幫忙,體現了大家庭的力量,也體現了深厚的感情。

事實上,人到中年,兄弟姐妹走得太近了,就是一場災難,最好不要頻繁來往。大家感情好的時候,可以穿一條褲子;感情壞的時候,可以六親不認。

1.交往太頻繁,矛盾就爆發

路遙曾經說過:

小時候常常把親戚二字,看得美好而重要。

長大了,開始獨立生活才知道,親戚關係常常是庸俗的,互相設法沾光,沾不上光就翻白眼。

甚至你生活中最大的困難也常常是親戚們造成的。

深有同感。

電視劇《都挺好》裡,蘇明玉的舅舅就是一個好吃懶做的人,從小到大,都是靠蘇明玉的媽媽接濟才苟且過活,因此兩家關係走得很近。

一次,蘇明成想搞投資,借了舅舅3萬元,說是賺錢後分紅,但這個錢本來是給兒子眾邦上學的錢,但為了分紅,他還是借了這筆錢。

後來,舅舅得知蘇明成投資失敗,又無力償還,便帶著一家三口大鬧蘇明成的公司,在推搡之間,他兒子眾邦自己撞在了牆上,擦傷頭皮。

于是,舅舅一家就訛上了蘇家。

他們一家三口強行入住了蘇大強的新家,聲稱沒有10萬元,就不離開,鬧得蘇大強一家雞飛狗跳。

直到蘇明玉拿出她媽媽的帳本,眾人才發現,原來這些年裡,母親暗地裡接濟了舅舅20多萬元。

蘇明玉表示,舅舅什麼時候還清20萬元,就什麼時候支付眾邦的10萬元學費,否則就去法院起訴舅舅。

舅舅一家一聽自己沒理,于是灰溜溜地逃走了。

蘇家的這場鬧劇,警醒了很多人,與親戚牽扯太多,不一定是件好事。

總以為關係親密,好說話,殊不知,在大大小小的事情上鬧不清,不僅不會增加感情,反而會激化矛盾,導致關係破裂。

各自成家後,兄弟姐妹之間,保持一碗湯的距離最好。

走得太近,會讓生活變得一地雞毛;走得太遠,彼此間的牽絆就斷了。

保持分寸感,既彼此獨立,又不冷漠疏遠,這樣的關係才能溫暖、長久。

2.交往太頻繁,攀比就增加

有人說:生活的累,一半源于生存,一半源于攀比。

深以為然。

小時候,總是會聽到別人說,這兄弟倆好得跟穿一條褲子似的,兄弟姐妹之間相親相愛,無憂無慮。

長大後,各自有了家庭,之間的關係就不再純粹,攀比也隨之增加,若是沒有保持適當的距離,只會徒增煩惱。

在電視劇《小捨得》中,南儷和田雨嵐就是這樣一對姐妹。

南儷的父親和田雨嵐的母親屬于半路夫妻,田雨嵐是母親二婚後才被帶到南儷家的。

作為兩人的父親,南建龍一到週末就張羅著請孩子們回家吃飯。

一來二去,田雨嵐和南儷這對冤家姐妹不僅天天在一起工作,每週還要回父親家聚會。

姐妹倆每天的交集越來越多。

可走得越近,問題也就越多。

因為看到了自己不如南儷的地方,田雨嵐的內心越來越不平衡。

于是,她處處都想和南儷比。

因為兒子成績好,她就總拿孩子找優越感。

在一次團圓飯中,田雨嵐就上演了「家宴攀比」的一幕。

她先是開啟了「凡爾賽」式演講。

兒子顏子悠每次考試都是第一,在學校排名也是穩居前三名,學習很用功,絲毫不用自己費心,這讓別的家長羡慕嫉妒恨。

說完還不忘問一下:「歡歡最近成績怎麼樣啊?」

因為南儷不太在意這方面,歡歡的成績一直很普通。

單單成績贏了還不夠,才藝也要好好比一比,田雨嵐又讓子悠表演才藝。

本以為要彈鋼琴,沒想到是背圓周率,而且是背到小數點後很多位的那種......

然後,田雨嵐轉頭問歡歡會背嗎?歡歡說只會背到3.1415926,田雨嵐得意地一笑:

「你們女孩子啊,是不用那麼用功。」

這句話讓南儷臉上多了幾分難堪。

就連飯後吃水果的時間,田雨嵐也不放過,子悠拿一個水果,田雨嵐就問水果的英語單詞,以此來凸顯子悠的優秀。

短短一頓飯的時間,田雨嵐就因為攀比心,拿自家孩子炫耀了3次。

南儷和田雨嵐這對姐妹的關係,看著也十分緊張了。

越是熟悉的人,越容易產生攀比、嫉妒之心。

兄弟姐妹之間,若走動太多,距離太近,難免互相攀比。

比來比去,互相看不順眼。

所以,保持一定的距離,才能給彼此留下美好的記憶。

3.交往太頻繁,錢財上糾纏

俗話說:「兄弟別共財,共財斷往來。」

生活中,我們經常能看到兄弟為錢反目、親戚為錢翻臉的事情。

深究到底,往往都是因為交往太頻繁,沒有界限感。

講一個自己身邊的故事。

鄰居劉奶奶家一直都是非常有愛的大家庭,她有3個兒女,每一個都很孝順,有事沒事就拎著東西來看她,這讓社區裡的老人都羡慕不已。

後來有一天,居委會說房子要拆遷了,在對這筆巨額拆遷款面前,原本相親相愛的大家庭還是炸了窩。

兄弟姐妹三人都毫無掩飾地露出了貪婪的一面。

但當下最棘手的問題是,老房子馬上要拆,新房子還遙不可及,劉奶奶住在哪成了問題。

姐弟們商量後,決定輪番贍養母親。

看到子女還算孝順,劉奶奶也樂呵呵地準備挨家去住,不料這卻成了她煩惱的開始。

劉奶奶無論去到哪家,子女們都十分殷情,但同時也瘋狂暗示她多給自己財產。

本以為的好日子,卻變成了錢財上的你爭我奪。

劉奶奶左右為難,暗自垂淚。

最後,劉奶奶本著公平的原則,將拆遷款一分為四,兒女3人,一人一份,留下一份自己養老。

可沒想到,兄弟姐妹三人誰也不服,拒絕平攤,都覺得自己更孝順父母,應該得到更多的錢。

鬧到最後,兄弟姐妹三人為錢反目成仇,甚至大打出手,誰也不搭理誰。

俗話說得好:「人為財死,鳥為食亡。」

人在金錢面前很容易迷失自己,尤其是兄弟姐妹間,平時走得越近,在錢財上的糾紛也越多,稍有不妥善,就會引起不必要的爭吵。

所以,不管是父母與子女,還是兄弟姐妹間,關係可以近,但錢財一定要理清。

親兄弟明算帳,是老話,更是真理。

只有兄弟姐妹之間的交往有分寸,一個大家庭才能良性發展。

有人說,現在回家都成了一種負擔。

這話刺痛了許多人的心,以前我們回家,是欣喜的,有著難以言說的幸福,因為可以見到親人,再難的歸途也抵擋不住回家的腳步。

可是現在,這種急切的心情,很難再現,越來越淡漠了。身邊有太多的人,等著看你的笑話,他們巴不得你混得很差,根本就不希望你過得好。

哪怕兄弟姐妹之間,也是這種狀況,很多親人之間的攀比和輕視,是所有關係裡最傷人的一種。

你過得好,賺錢多,他們會眼紅,會嫉妒你,心裡不平衡。這時,他們所做的一切,都不再真誠,而是充滿了敵意。

若是你過得不如他們好,他們則會加倍嘲笑你,從心底裡看不起你,把你說得一無是處,仿佛你比他們低人一等。

在無形之中,他們給你的心靈帶來了極大的傷害,並且一輩子也難以釋懷。

所以,人到中年以後,還是學會放下一些人和事,才能讓自己活得更加輕鬆,更加通透。

親情關係,不是不需要維繫,而是要懂得適度拉開距離,不能過于親近。

親情本沒有問題,往往是人出了問題,人心難測,多為自己著想吧。

畢竟, 你的真誠,換來的也許不是善意,而是傷害

用戶評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