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地本寬,而鄙者自隘。
人這一生,世事繁雜,免不了心煩意亂。
佛說:
「萬事隨風去,片葉不沾身。」
人生的大部分煩惱,都源于自己的內心,想不開、放不下、忘不掉。
有時候,讓自己「懶」一點,也是一種智慧。
有些事情,懶得計較,反而是一種福氣。
心寬了,你會發現,再大的煩惱也不過是一場玩笑。
餘生,願你學會偷這三種懶,做一個有福之人!
1
雞毛蒜皮,懶得生氣
生活中,我們常因為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而生氣。
殊不知,生氣,是這世上最得不償失的事情。
佛經有雲:
「嗔怒是心中火,能燒功德林;一念嗔怒起,百萬障門開。」
嗔怒就是記恨他人,經常發脾氣。
嗔恨心一旦升起,往昔培植的福報,都會毀于一旦。
人,越生氣,越沒有福氣。
生氣,浪費了時間,折磨了身體,縮短了壽命。
何必呢?
不如懶一些,計較少一些,心裡就輕鬆一些。
天地本寬,而鄙者自隘。
煩惱皆由心生,當自己內心通透,便沒有什麼能讓我們憂心。
從前有一個小沙彌,準備出門化緣。
誰知,剛一走出去,就被一個大漢惡狠狠地撞倒。
小沙彌一個踉蹌,摔倒在地,膝蓋磕破流血,手掌也被劃傷。
小沙彌不僅沒有生氣,反而安慰大漢:「我走路應該更小心一點的。」
大漢內心愧疚,說:「我對你如此無禮,你卻沒有同我生氣,為什麼呢?」
小沙彌笑了笑,對他說:「我懶得生氣,生氣有什麼用呢?我的疼痛不會減輕半分,要是我與你爭執,便是結下一段惡緣。」
大漢本來要去找一個人尋仇,但是聽了小沙彌的話,頓時冷靜了下來。
如果他去了,不僅會弄得別人家破人亡,還可能為自己帶來牢獄之災。
生氣,付出的代價,太過慘痛!
人活一世,本就是天地間一過客。
就讓我們懶一些,能過去的就讓他過去。
就如布袋和尚的《插秧歌》:
」手把青秧插滿天,低頭便見水中天。
六根清淨方為道,退步原來是向前。」
遇事不計較、懶得生氣,這是一種灑脫的人生智慧。
2
閒言碎語,懶得搭理
古語有雲:
「閒話終日有,不聽自然無。」
人不管多完美,總會有人不喜歡你。
面對閒言碎語,太過較真,只會傷害自己。
再多的閒話,只要我們懶得搭理,它自然會過去。
誰人背後無人說,誰人背後不說人。
在意別人的評論,累得是自己,何必呢?
不如學會懶一些,不要搭理,生活便會多一份清淨。
唐太宗曾經問許敬宗:
「你是滿朝文武中最賢能的,為什麼還總是有人在我面前說你的過失呢?」
許敬宗巧妙地回答:
「對于農民來說,春雨貴如油,能滋養萬物,但是對于趕路的行人,卻討厭泥濘的道路;
對于詩人來說,天上的明月可能是靈感的來源,但是對于小偷,卻無比討厭這樣的光亮。」
老天都無法讓天下所有人滿意,何況我們普通人呢?
芸芸眾生,每個人不盡相同,想讓所有人滿意,是不可能的。
生活中的閒言碎語,不可太過當真。
如果你都聽進去了,那你就輸了。
魯迅先生說:「走自己的路,讓別人去說吧!」
人生漫漫,風也好、雨也好,希望你能夠按自己的意願生活。
少聽一些閒言碎語,走自己的路!
3
不在乎你的人,懶得取悅
俗話說: 千金易得,知己難求。
人生路上,過客匆匆,能遇到一個知己,是多麼難得。
沒有必要浪費時間,在那些不在乎我們的人身上。
不喜歡你的人,不必取悅;不在乎你的人,不必強求。
人到了一定的年紀,就要學會懶一點,取悅別人,遠不如快樂自己。
林徽因說過:
「真正的淡定,不是避開車馬喧囂,而是在心中修籬種菊。」
取悅自己,要比刻意迎合有意義。
這世上,本就沒有誰應該取悅誰。
在娛樂圈裡,陳道明是少有的一種人。
腹有詩書氣自華,時光流逝傲骨依舊!
他出身于書香門第,才華橫溢,琴棋書畫樣樣精通。
出道30年,現在已經是內地國寶級演員。
他很少接受採訪,也幾乎不參加商業活動。
一有時間,就彈鋼琴、作畫,業餘生活非常豐富。
別人都說,他是一個「只在戲裡低頭的男人」。
世人多媚骨,唯有君如故。
與其一味追求別人的認可,不如靜下心來,細細品味自己的生活。
真正層次高的人,懶得取悅別人。
「草木有本心,何求美人折」,我就是我,不想活得太累。
懶人自有懶人福,一日清閒一日仙。
人到中年,學會懶一點。
心胸放寬廣一點,氣量放大度一點。
沒有必要處處計較而喪失了快樂;一味討好別人而丟失了自己。
人生苦短,把自己的精力放在最重要的事情上。
瀟灑一點,快樂一點,糊塗一點,做一個快樂的自己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