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過五十,不要太老實

禾熙 2021/10/28 檢舉 我要評論

五十歲,是人生的一個重要節點,意味著人們要從中年過度到晚年了。

時間如白駒過隙,從不為任何一個人停留,人們能做的就是抓緊每一分每一秒,讓自己過得更加快樂。

前半輩子,你也曾青春年少,沒少吃虧碰壁,總有人告訴你要老實本分地做事。

那時的你心浮氣躁,沒有見過什麼世面,確實需要靜下心來,守好自己的本分。

子曰:「三十而立,四十而不惑,五十而知天命。」

這說明,到了五十歲,你已經歷經世間的風風雨雨,看遍世態炎涼,沉澱出了自己獨一份的人生見解,早已不是當初那個毛頭小子了。

所以,過了五十歲,有些時候還是不能太老實,否則只會讓自己的晚年生活變得不幸福。

第一,要學會反擊,懂得維護自己的權益

正所謂馬善被人騎,人善被人欺,很多老實人揣著一顆善良的心,卻總是得不到回報,反而受人欺侮。

人一旦過了五十歲,體力上本就已經比不過別人,如果還不能適時強硬起來,便只會被別人當作軟柿子,肆意拿捏。

太善良、太老實並不是一件好事,反而會給你貼上一張「老好人」的標籤,讓人瞧不起你。

善良是你骨子裡的優良質量,而不是別人利用你的藉口,你不能因為老實讓自己吃虧。

有句話說得很對:「善良是有選擇的,善良有時候也需要前提條件。」

而與人為善的前提,就是守住自己的底線,先做到不讓自己吃虧,才能長久地幫助別人。

否則,你的忠善只會害了你、拖累你,讓你的生活雪上加霜。

只有那些懂得感恩的人,才值得你出手相助,而那些不懂得適可而止的人,本就不值得同情,你也無須心軟。

人生一世,自己活得幸福快樂才是最重要的,切莫因為好心反而讓自己受委屈。

倘若有人侵犯你的利益,想要無節制地從你身上索取利益,那你一定要毫不猶豫地反擊。

第二,不要凡事都聽從別人的安排,要有自己的想法

你大半輩子都在服從安排,聽從別人的指揮做事,看夠了別人的臉色。

到了五十歲,其實你的人生經驗已經很豐富了,也充分具備了明辨是非的能力,可以自己做決定。

別人說的不一定就是對的,他們指出的方法,甚至比你自己的要複雜。

所以, 為人處世的時候,你也要加入自己的思考,不要按著他們說的一板一眼地來。

有些時候,耍一些「滑頭」並不是什麼壞事,反而能為你省去很多麻煩。

當一個人由中年逐步走向晚年的時候,精力也已經大不如前,很容易感到疲倦。

因此, 一定要動動腦筋,懂得變通,想辦法讓自己省點力氣,不要白白給別人當苦力。

有些事並不是只有你能做,交給別人也未嘗不可,你又何必花費自己的時間呢?

如果你認為自己的做法更加便捷,不如就按自己的方法來,相信自己的判斷。

即便最後發現事實並非如此,你也算吃一塹長一智,又為自己積累了一些經驗。

所以,沒必要過度在意別人的看法,不如就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,給自己找一條捷徑,省些力氣、少些麻煩。

第三,對于不想做的事,要懂得拒絕

著名作家畢淑敏曾言:「拒絕是一種權利,就像生存是一種權利。」

生而為人,每個人具備拒絕的權力,不要覺得拒絕是一件難為情的事情。

即便是親人朋友有事相求,如果你並不想做,那你也可以第一時間拒絕。否則,也是心不甘情不願,讓大家都難受。

事實上,委婉地拒絕,既不會傷害彼此之間的感情,也不會讓你強迫自己做不喜歡的事情。

很多時候,其實對方並沒有想那麼多,反而是你顧慮太多。

真正和你關係好的人,並不會因為你拒絕一次幫助,就從此對你懷恨在心。

因為,尋求幫助本就是一個註定坎坷的過程,不願意也是正常的,他們一定做好了被拒絕的準備。

所以,遇到讓你為難的求助,一定要懂得拒絕,既讓自己松了口氣,也是對求助者的尊重。

人如果太老實,凡事都照單全收,別人就會把你的幫助看作一種理所應當。

結束語:

五十歲之前,你渴望挑戰,于是經歷了無數的跌宕起伏、坎坷曲折。

而五十歲以後,你早已靜下心來,惟願餘生能夠平和安穩地度過,享受餘生的快樂。

路在自己腳下,你能夠過上什麼樣的生活,主要還是看你自己怎麼做。

有些時候,就是需要你咬咬牙,狠下心,主動撕破臉皮,丟掉那些好人卡。

總之,做好人也要把握好一個分寸,否則一定不會有好下場。

人過五十,不要太老實,要懂得反擊、懂得變通、懂得拒絕,給自己免去麻煩、省些力氣。

用戶評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