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我有退休金,不用你們養老」老人拒絕幫助兒子,晚年後悔了

禾熙 2021/11/01 檢舉 我要評論

人這一輩子,一晃幾十年就過去了。年輕的時候忙忙碌碌,生兒育女,等到老了終于可以過屬于自己的生活了,卻沒想到,養老也是一個難題。

雖然在大部分人的觀念裡,生兒育女為的就是老有所依,但現實情況卻告訴我們,依靠兒女的養老觀念,其實也很殘忍。

有些兒女並不能如父母所願那樣成長為有孝心、有責任、有擔當的人,甚至還反過來想啃老人一把;有些兒女即便想贍養父母,卻也有心無力,沒時間沒精力。

正因為這些不可避免的現實情況,一部分老人也開始轉換了自己的思想,不再把全部希望寄託于孩子們身上,而是自己想方設法規劃自己的晚年生活。

電視劇《北轍南轅》中就有這麼通透的一位老太太白靜慧,活得十分清醒。

老伴在世的時候,家裡什麼事都不管,大至買房置業,小到衣食住行,都要白靜慧操心。但兩人感情深厚,相濡以沫幾十年,並無大矛盾。

老伴過世後,白靜慧一番話說得很中肯:「他在的時候,我對得起他;他不在了,我還得活著。」畢竟日子還要繼續,再痛苦也要面對。

白靜慧有一兒一女,都不在身邊,所以她清楚地認識到,手頭裡要留些錢養老。

她的女兒體貼孝順,兒子卻自私貪婪,總想著占父母的便宜。最初白靜慧的老房子要拆遷,兒子就想讓父母買套小房子,剩下的錢給他,供女兒在國外讀書。

白靜慧果斷地拒絕了,她說把兒女養到大學畢業,找到工作,自己的義務就盡到了,辛苦了一輩子,該住寬敞的大房子享受一下生活,餘下的錢要留著養老。

那時老伴還在世,兒子說不動她,就搬出父親,甚至讓老兩口乾脆把錢拿給他,在杭州買套大房子一起住,白靜慧不為所動,兒子氣得摔門而去。

老伴過世後,兒子又打白靜慧錢的主意,她的再次拒絕,讓母子不歡而散,甚至兒子單方面和她斷絕了關係。

但白靜慧並不後悔,在兒女身上,她做到了一位母親該做的所有,甚至孫子輩,她也出過錢出過力。她不願餘生絆倒在不爭氣的兒子身上。

事實證明,白靜慧的選擇不錯,晚年生活過得隨心所欲,質量也得到了保證。

如果和兒子一起養老,恐怕住得久了,且不說兒媳如何,單是兒子的脾性,也都會是矛盾。一個人住,弄花侍魚,好不自在。

她給自己的晚年做好了一切的準備工作,保持心情豁達開朗,快樂度過每一天。

其實,白靜慧的這種晚年生活安排確實讓人羡慕,一方面不用委曲求全和兒女在一起,被迫接受他們的生活習慣,一方面手中有錢,讓自己的生活得到保障。

因此實得一部分老人的欣賞,採取同樣的方式規劃自己的老年。可是,生活卻不是電視劇,不可能以完美的「劇終」兩個字結束一切。

王阿嬤退休前就想好了自己和老伴晚年生活的安排,兩人在有生之年,走遍大江山川,看遍年輕時想看卻沒有機會看到的風景。

這其實是很多老年人的想法,只不過有些老年人還沒有實施自己的計畫時,便不得不面臨著幫兒女帶孩子的瑣事,但王阿嬤和老伴卻堅持了下來。

60歲那年,兒媳生下了孫子。王阿嬤和老伴去醫院誇讚了一番後,仍是不顧兒子的阻攔,和老伴一起去旅行了,她認為自己沒義務幫兒媳帶孩子。

王阿嬤說,自己年輕時婆婆也沒給幫忙帶孩子,就這樣一步步熬過來了,如今兒媳也能夠做到。

所以兒媳在家坐月子時,她和老伴忙不迭地從一個風景區趕向另一個風景區。

她卻沒有想到,自己與兒子兒媳的月子仇,就此結下了。

王阿嬤說:「我和老伴有退休金和存款,把兒子供到大學畢業找到工作,給他娶了媳婦添置房產,已經超出我們的義務,不給他帶孩子,將來也不指望他養老。」

她說這話的時候,身體還健康,腿腳也利索,所以沒有往更多方面去設想。

可是,天卻不遂人願。老伴在她67歲那年,提前離她而去了,臨走前,緊緊拉著她的手不瞑目,王阿嬤知道老伴不放心她一個人。

也的確,失去老伴後,每每回到房裡,都是孤零零的自己。別人家裡,兒女至少週末都會回來團聚,她的家,兒媳和孫子很少來,兒子偶爾會過來看看。

最讓王阿嬤難過的是,去年冬天雪後路滑,她不小心跌倒了,雖說及時被送去了醫院,但是出院後的生活卻成了尷尬的問題。

兒子工作忙沒時間照顧她,她的一日三餐都成了問題。她打電話和兒子說想搬去他們家好好休養,兒子卻面露難色說要和媳婦商量。

而這一個商量直至今年都沒有回復,無奈之下王阿嬤只好雇保姆來照顧自己。

可是保姆哪裡有兒女貼心呢?且一個月還有4天休息時間,這4天中,兒子只是點外賣給王阿嬤,幾乎沒有上過門來親自下廚給她做一頓飯。

王阿嬤也明白,10年前與兒子兒媳的梗一直在,自己也信誓旦旦地說「養老不指望你們」,她說的時候卻沒想到,會是這樣的局面。

拒絕在兒子兒媳需要的時候幫忙,也不指望兒女養老,老人這樣的做法對嗎?這其實也要根據兒女具體情況的不同,來區分對待。

《北轍南轅》中白靜慧的兒子是個自私的男人,他做事情從來只考慮自己,打著為父母好的旗號,行自己的方便。

他每次找父母的時候,都是生意出現了問題,賠錢或者周轉不開,所以白靜慧早就看透了他的本質,捂著錢不肯給他一分。

因為她明白,自己若心軟幫兒子,就等于坑害自己。再說幫了兒子,女兒怎麼辦?

在一部分家庭中,兒女總是要求父母這樣做那樣做,處處考慮自己的需求,卻不管不顧父母。有這樣的兒女,所以當父母的拒絕並不是壞事。

可是有些兒女的家庭確實是需要老人幫扶一把,並不是在錢上。比如王阿嬤的兒子兒媳都有工作,如果一方辭職帶娃,勢必要增加家庭的負擔和壓力。

雖然王阿嬤給予兒子的已經不少了,但若能在兒子兒媳最困難的時候拉一把,也就兩三年時間,幫忙照看一下孩子,相信兒子兒媳也不至于和她結仇。

尤其是晚年只剩王阿嬤一個人了,兒子一家能常回去看看她,在她生病的時候床前精心伺候一下,既有利于身體的恢復,也利于心理的健康。

比起來,王阿嬤如今是拿著退休金,也有存款,但這些卻買不來親情的溫暖。

用戶評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