格局就是修養,格局越大的人,越不爭

禾熙 2021/10/25 檢舉 我要評論

楊絳先生,是最後一位被稱為「先生」的女作家。

在《楊絳傳》中,讀出了她靈魂的乾淨,做人的格局,人生最美的姿態,就是她那種處世不爭,從容淡定。

她不爭名利,不與世事計較,凡事不爭不搶,不卑不亢,哪怕人生浮浮沉沉,起起落落,依然保持初心,筆耕不輟,為自己的人生書寫一個簡單而高貴的靈魂,可謂得上高格局。

《戰國策》中有一篇講的是「鷸蚌相爭」的故事,鷸和蚌互相咬住對方,誰也不肯讓步,爭執不休,最後被漁翁將它們一起捉走了。

其實爭,都是為了名利爭得遍體鱗傷,越是格局不大的人,越喜歡去爭,目光短淺,只注重眼前的利益,往往藏著一顆狹隘的心,越是喜歡爭,失去的東西就越多。

而不爭的人,格局越大,越活得自在

楊絳先生不管是在生活中,還是工作中,都不爭輸贏,因為她懂得與其跟別人爭,不如多花一點時間來提升自己。

之前楊絳先生跟丈夫錢鐘書因為一個法語發音而爭執不下,雖然她爭贏了,卻還是不開心。

就是因為她爭了之後,才發現贏了也沒有意義,甚至弄得大家都不開心,所以,她懂得了不爭,對自己,對別人,才是好。

在生活裡,不跟別人爭對錯,在工作,不跟別人爭名利,這就是楊絳先生。

之前她和錢鐘書在外國租房子住,房東越來越摳,在食物上減料,錢鐘書總是吃不飽,楊絳先生也沒有因為吃飯問題去找房東爭論,而是兩個人搬出去住,然後自己做飯吃。

所以,在生活裡,計較少了,生活就十分愜意,這就是楊絳先生的格局,也是她生存的智慧。

在工作上,不跟別人爭高低,就算她在清華大學外文組工作了25年,一直都沒有升職,她也不爭不怨。

每次研究所裡給錢鐘書發福利,沒有她的,她也沒有抱怨,就算覺得有些不公平,也不會去找理論,不爭不吵,便是她的格局。

她一直保持心態平和人,踏踏實實做自己的事情,不爭得失,不爭輸贏,潛心修學,用簡單的生活,豐盈自己的內心,潛心學術,提高自己的格局,不為世俗所累。

格局越大的人,情緒越穩定,不會輕易被他人所影響,始終靜下心來做自己,不會太在意別人對自己的評價。

有一次,一位女學生控訴楊絳先生,當眾羞辱她,楊絳先生受人議論紛紛,她依舊沒有理會那些閒言碎語,出門依舊打扮鮮麗,不管他人眼光,不爭不搶,不急不躁,這就是她做人的格局。

她用淡定從容回應了他人的無理取鬧,用心平氣和回應了別人的點點議論。

所以,一個人的修養,都藏在她的格局裡。

格局越大的人,越懂得不爭,不被挑釁所激怒,就不會浪費時間在無聊的人身上。

黎戈曾說:楊絳讓我看到了「過去的質量」,這是一種啞光卻不暗啞,低調卻不哽咽,醇香卻不刺鼻的質量,它像北極光:明亮、堅韌、耐寒,在人格的高緯度閃閃發光。

楊絳讓我們看到了她做人的格局和高度,更愛她的生活態度。

格局越大的人,才不會跟小人鬥利,不會跟天地鬥巧,不會跟君子鬥名,不會讓自己陷入爾虞我詐的漩渦,給自己招惹不必要的麻煩。

而是能不計較地都隨風而去。世間紛擾,不爭則寧,人活一世,要有格局,不爭不搶,不與小事斤斤計較,不為浮華之名而勾心鬥角,凡事寬心以待,方能雲淡風輕。

古人言:「夫唯不爭,天下莫能與之爭。」

上個世紀八十年代,錢鐘書因為《圍城》一書被拍成電視劇,熱播之後,很多人慕名而來去拜訪他。

但是錢鐘書不求名利,與楊絳先生說,「假如我沒有名,我們該多麼清靜!」

于是楊絳守住門口,謝絕了來訪的人們,不讓其打擾錢鐘書。

不爭,才是人生最高的境界,也是最好的格局。

格局越高的人,越懂得不爭,從而活得自在。

正如楊絳先生說,生命中最曼妙的風景,是歷經繁華後的平淡是真,是內心洗滌後的淡定與從容。

餘生漫漫,靜而不爭,你會發現,一切豁然開朗。

用戶評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