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孤獨之前是迷茫,孤獨之後是成長。」
有些一個人的時刻,不可避免,與其逃避,不如面對。
孤獨,和年齡沒有關係。人只要活著,就會感覺孤獨。
而 真正的強者,敢于在人群中孤獨。
01 強者,敢于孤獨
詩人惠特曼說:
「一個真正無畏的孤獨者,一個內心深處不恐懼孤獨之人,才是強者。」
演員俞飛鴻,是獨立女性的代表。
她今年50歲,但眼角卻絲毫沒有滄桑感。
即使沒有不結婚,她也不害怕孤獨終老。
在《鏘鏘三人行》節目裡,主持人竇文濤問她為何不結婚。
俞飛鴻說 :「很多夫妻在一個婚姻裡頭,可是他們兩個根本沒有話講。我覺得兩個人在一起孤獨,可能比一個人的孤獨更悲傷吧。」
雖然獨身一人,但她卻活得比任何時候都豐富。
可以幾個月呆在橫店拍戲,挑選劇本。
也能任性的放假,看書,健身,養花,下廚,保持旺盛的生命力。
沒有婚姻,也能好好滋養自己。
「若有詩書藏于心,歲月從不敗美人。」
一個人最好的狀態是:孤獨,但不平庸;獨處,但不乏味。
強者,是精神上的獨立,人格上的堅韌不拔。
02 強者,不過都是強撐著
聽過這樣一段話:
「這個世界上,哪有什麼強者,不過都是強忍著,把委屈和痛苦咽進肚子裡。」
表面上堅強,實際早已脆弱不堪。
所謂的強者,只是比一般人更能撐能忍罷了。
葉嘉瑩是「中國古典文學傳燈人」,她先後在哈佛大學、哥倫比亞大學、南開大學,擔任教授。
然而,命運並沒有眷顧葉嘉瑩,給她安排了許多苦難。
她有關一段不幸福的婚姻,當她第二個孩子出生時,丈夫一看是個女兒,轉身就拋妻棄子。
葉嘉瑩獨自撫養兩個女兒,承擔起所有責任。
當然她以為女兒長大,能有所好轉時,卻又接連遭遇厄運。
1976年,葉嘉瑩的大女兒和女婿,在一次交通事故中不幸身亡。
她年過半百,白髮人送黑髮人,獨自寫下《哭女詩》。
身陷困難時,葉嘉瑩在詩詞文學中找到一個精神出口,寄託孤獨的情懷。
她說: 「各種苦難,誰都不願意發生,可是極大的悲哀和痛苦,讓你對人生有了另一種體會。命運對我如此無情,我偏要多姿多彩的活下去。」
真正的強者,敢于扼住命運的喉嚨,對抗到最後一刻。
「風會熄滅蠟燭,卻能使火越燒越旺。」
沒有誰,天生就是堅強的,只不過不肯認輸罷了。
只要心裡還有一股幹勁,活著就有一份動力。
03 強者,敢于不爭
楊絳先生說:
「我和誰都不爭,和誰爭我都不屑。」
欲成大樹,莫與草爭。
將軍揮劍,不斬蒼蠅。
不爭,是一種格局。
當你學會從長遠的利益,來看待當下瑣事,就不會再為其煩惱。
在清代,有一位做官的人,叫張英。
而他的父母與隔壁鄰居在宅基地的問題上發生了爭執。
因兩家的房子都是祖上基業,但是時間太過久遠,在丈量面積時,雙方都不肯退讓任何一步,都想要多一些尺寸。
于是,兩家人開始打官司,因雙方都是官位顯赫、名門望族,縣官也不敢輕易了斷。
于是張家人,寫信給張英,讓他來主持公道。
張英收信,寄回去了一首詩: 「一紙書來隻為牆,讓他答三尺又何妨。長城萬裡今猶在,不見當年秦始皇。「
張英父母頓時知道自己過于執著,退讓了三尺。
吳家看到張家退讓,也被感動,讓出三尺,于是兩家人之間形成了一個六尺寬的巷子。
不爭,不代表懦弱,反而是強大的體現。
古話常說: 「喜時不諾,哀時不語,怒時不爭,亂時不決,倦時有終。」
一個人厲害的人,不被外界環境所影響,喜怒不形于色。
人生是一次修煉,我們要敢于孤獨,不畏不爭,才能走得更長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