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一方庭院深幽處,半卷閒書一壺茶。」
大隱,隱于市。
一間小院,藤蔓架下,看一卷閒書,飲一杯清茶。
清淨自在,倦鳥歸林。
一間小院,一庭秋風
「巷子深處的一間小院,老樹下乘涼,一陣秋風拂面,身外無事,悠然到老。」
這半生漂泊無定,為了銀兩奔波輾轉。
歸于一方庭院,只聞花香,不談悲喜。
西元前202年,張良助劉邦平定天下,與韓信、蕭何並列為「漢初三傑」。
張良明白「兔死狗烹,鳥盡弓藏」的道理,于是辭官歸隱。
他在黃袍山定居,親自修建一方院落,創辦「伐桂書院」。
山谷寂靜,推窗即見明月。
張良忙時教孩子們功課,閒時煮飯烹蔬,不再參與朝堂之爭。
院內有煙火氣息,院外是四季交替。
門簾虛掩,犬吠雞鳴,風搖竹影。
詩人納蘭性德寫道:
「煙暖雨初收,落盡繁花小院幽。」
人在世上,一日遇佛,一日遇魔。
大起大落,生活還是照常前行。
有人住大樓,有人在高山,而我只想尋一間小院,粗茶淡飯,溫暖餘生。
一卷閒書,一身書香
一卷閒書觀古今,一身明月看花落。
生活是顛沛流離的苦行,書本,讓我們的心安頓下來。
讀書,不必帶有很強的目的性。
閒書、雜書,都有可讀之處,陶冶性情,開闊眼界。
季羨林在書中說,他最愛讀的是「閒書」。
比如《彭公案》、《施公案》、《三俠五義》、《說嶽》等,他都讀得如癡如醉。
季羨林買了很多雜書,加起來共有幾萬冊,填滿了他的臥室、會客室、書齋。
「每一本書,都是我的密友。它們蘊含著無窮智慧,像波浪一樣向我湧過來。」
人類之所以進步,在于發揚前人的智慧,而書是智慧的寶庫。
天下第一好事,還是讀書。
閒書在握,身心專注,頓覺世界都安靜下來。
作家周國平說:
我喜歡讀閒書,即使是正經書,也不妨當閒書讀。
譬如說《論語》,林語堂把它當作孔子的閒談讀,讀出了許多幽默,這種讀法就很對我的胃口。
忙碌之餘,獨坐書房。
孔孟之道,紅樓夢一回,三國志氣,史記春秋。
偶得閒情,讀一卷閒書,寄情于古今。
一杯清茶,一盞禪心
汪曾祺在《慢煮生活》中寫道
「你很累了,不如坐下來歇一會,喝一杯不涼不燙的清茶。不糾結、少俗慮,隨遇而安,一顆初心,安靜地慢煮生活。」
一杯茶,見天地;一盞禪心,敬自己。
詩人李清照,頗愛飲茶。
她和趙明誠結婚後,分隔兩地,飽受相思之苦。
每次見面,李清照都和丈夫一起在「歸來堂」書屋裡,烹茶讀書,茶香甜美。
後來,丈夫去世,只剩下李清照獨自空守,飲盡苦茶。
家道中落,流離失所,她在風雨中飄搖,縱然萬般無奈,還是隨身帶著茶。
「寒月蕭蕭上鎖窗,梧桐應恨夜來香。酒闌更喜團茶苦,夢斷偏宜瑞腦香。」
一杯清茶,可解憂傷,沖淡愁緒。
燈火通明,清茶煮酒。
人生百態,各有酸甜苦辣。
你若有說不出來的痛,那便藏在茶中。
世事難料,借半盞清茶,化煩惱三千。
有人問,什麼是生活?
答:
熱湯一碗,
清茶一盞,
風雪一夜,
燈火一更。
漫漫旅途,有荊棘叢生,也有花開滿夏。
願你不卑不亢做自己,有小院一間,良人共飲清茶,書中閑度,摘得星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