晚清四大名臣之首的曾國藩,他特別懂得看人,識人能力堪稱世所罕見。
在征討太平天國的時候,湘軍名將胡林翼特別有戰略眼光,被人視為匡扶社稷的大英雄。不過,對于胡林翼,曾國藩有這麼一段評價。
幕僚問曾國藩:「曾大人,您認為胡將軍到底是個怎樣的人呢?」
曾國藩直言不諱地說:「胡林翼是大英雄啊,他的才華和戰略眼光,那是我所不能比擬的。但是,我看他徒有英雄之氣,卻滿臉愁苦,少了該有的精神氣啊,實在是遺憾。」
過了好些年之後,曾國藩的話果真應驗了,胡林翼在49歲那年就猝然長逝,臨終之前還鬱鬱寡歡,壯志難酬。
談到「壽命」,相信大部分中國人都認為特別「不吉利」,覺得十分忌諱。不過,生死這些事兒,我們終究需要面對。
而長壽與否,其決定權雖然不在我們手上,但我們卻能夠通過改變自己的習慣和生活方式,延長自己的壽命。
一切,都事在人為。一個人是否長壽,跟這4點有關。
01
一個人的精氣神,決定了他的壽命。
曾國藩認為,功名看氣概,富貴看精神。
一個人能否獲得功名,是否能夠大富大貴,都跟他的「精氣神」有關。而「精氣神」所決定的,不僅是名利富貴,還有一個人的壽命。
缺乏精神氣的人,根本賺不到錢財,更別談長壽了。 因為精氣神就是一個人身體的根本,它就像是「能源」一般,支撐我們不斷地生活下去。
所謂「精」,就是構成人體生命活動的元素。精神低迷,狀態不佳的人,根本不會活得長壽。
所謂「氣」,就是一個人體內的元氣。如果我們透支了自己的身體,那我們連呼吸都成問題,又何談有著源源不斷地元氣呢?
所謂「神」,就是一個人的精氣活力。倘若這個人身體狀態不好,活力不足,精氣缺乏,相信他的壽命也不會太長。
唯有養好自己的「精氣神」,我們才能更加長壽。
02
一個人的心態,影響他的壽命。
有兩位身患絕症的病人。一位病人特別消極,總是認為大限將至,人生沒有意義。因此,他在患病三個月後就離開了。
另一位病人特別積極,根本沒有想太多。該旅行就去旅行,該吃什麼就吃什麼,仿佛跟沒有生病時一般。最後,這位病人多活了五年才離開。
為何這兩者存在如此大的差別呢?就是心態的問題。
一個人的心態好,他身體的狀況都會好轉起來。而一個人的心態不好,哪怕他沒有病,最後都會得病。
為何有些人患了心理疾病之後,身體也會逐漸地患病呢?因為人之心理,會對人之身體產生巨大的影響。這兩者是相互聯繫的。
做人心態好一點,那我們自然能夠感受到春暖花開,看到世間美景,覺得人間值得。而做人心態不好,所看到的一切都是陰暗的。那這樣的人,根本不會活得長久。
心如何,命就如何。
03
長期損害自身健康的人,絕對不會長壽。
在如今這個壓力極大的社會當中,大多人都習慣于「用命換錢」。他們眼中只有錢財,而缺少了對于健康的重視。
尤其是一些中年人,他們為了養活二胎,為了償還房貸,一個人打兩三份工作,甚至經常熬夜,根本不在乎自己的身體情況。
曾見過這麼一些案例。
有些中年人在49歲之前就離開了。有些中年人直接倒在了電腦前。有些中年人因身體透支而患了重病。
為何這些人都過早地遭遇不幸呢?不是因為他們吃不好,穿不暖,而是因為他們經常用命換錢,經常拼命參與到飯局和酒局當中。
試想,四五十歲還在酒桌上拼命喝酒,根本不顧及身體的承受情況,那他們還能活得幸福,活得長壽嗎?一切,都很現實。
04
缺乏鍛煉的人,會讓身體處于亞健康的狀態當中。
一般來說,每個人都應該在一個星期內,抽出四五天時間來進行鍛煉。每次鍛煉的時間不少于一個小時。
為何要進行鍛煉呢?因為如今坐在辦公室的人越來越多,身體出問題的人也越來越多。坐在辦公室裡面太久,也不是什麼好事。
最好的運動方式,就是進行長跑,不僅能夠舒展個人的身心,還能夠提高自己的身體素質,讓疲憊感消失,甚至增強自身的免疫水準。
哪怕不能長跑,也需要每天散步十公里,達到一萬步的水準。雖然散步比不上跑步的效果,但終究要比坐著不運動要強。
人要想活得長久,活得高質量,就需要每天進行鍛煉。運動一個月,也許你感覺到沒什麼。而運動五年,甚至十年,也許你的身體素質比同齡人要高出不少。
長壽的秘訣,莫過于有好的心態,有健康的作息時間,有每日的鍛煉。僅此而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