城府深的人都知道:做好自己,不必解釋

禾熙 2021/09/20 檢舉 我要評論

大千世界,芸芸眾生,世人常歎,做人苦累,如何快樂?

《大般涅槃經》裡說:「一切屬他,則名為苦;一切由己,自在安樂。」

苦與不苦,皆在心中。若在意人言、匆忙行事、強求命運,則被外物束縛,人間皆苦;若不為外物所擾,堅持做自己,便會自在開懷。

如禪語所說:「有求皆苦,無求乃樂。」

做好自己,就是一個人最真實的高貴。

01

人言,不在意

《生活在別處》中說:「把自己交給他人的眼光去評判,才正是產生不安和懷疑的根源。」

我們總是很在乎別人的評價,因而倍感壓力,做起事來畏首畏尾,有時甚至懷疑自己的能力。

江戶時期的洪川大師,就沒逃過別人的嘴。

洪川大師是有名的禪師,還是位書法家。京碧寺落成,德川家康邀請他給寺廟題字。洪川大師鋪紙落筆,一胖和尚從旁磨墨。

他凝神靜氣,寫下「第一真諦」四個大字,正欲擱筆,胖和尚卻說:「這幅寫得不好。」

洪川大師,看了看,只得再寫一幅。結果胖和尚又說:「這副寫得更差了!」就這樣,胖和尚一直說不好,洪川大師便耐心地寫了一遍又一遍,在寫了八十多張後,胖和尚口中仍是「不好」。此時,胖和尚有事離開。洪川大師心想「這個挑剔的和尚終于走了!」于是,他擦擦手心的汗,大筆一揮而就。

胖和尚回來一看,讚歎不已:「真乃神品!」

寫得好是洪川大師的實力,但在乎外界眼光時,實力就會大打折扣。胖和尚每說一次不好,就像釘子一次次釘到洪川大師心裡,被批評綁住手腳的他,自然寫不好。

佛曰:「賢者之心,有如石山,雖有大風,亦不動搖。亦即有譏毀賢者,有稱譽賢者,賢者皆不動心。」

人生在世,做任何事,都會收到評價。聖賢之人,內心堅若磐石,不為他人言語所動,讚揚時不自傲,批評時不自卑,不會因為別人一言一語,失去自己的判斷,甚至主張。

他人說話,自有他人立場,一味活在他人「嘴裡」,就會為取悅他人,自亂陣腳,困于外物,則無法脫身,從而失去自我。

他人的評價,是他人的」排行榜」,高低好壞,不用太過在意;我們的人生,是自己的「攀登圖」,優劣對錯,要用心評判。用平常心,對待他人評價,做好了自己,也就過好了人生。

02

行事,不匆忙

朱自清先生在散文《匆匆》裡說:「洗手的時候,日子從水盆裡過去;吃飯的時候,日子從飯碗裡過去;默默時,便從凝然的雙眼前過去。」

他是在提醒我們不要虛度了時光,空留了悵惘。

可我們現在很多人也是「匆匆」,卻不是追著「匆匆」的時間,把日子過踏實;而是追逐他人腳步,把自己過「忙碌」。

就像百米賽跑,看到別人跑在了前面,不顧體力地猛追;就像考試答題,看到別人提前交卷,內心慌亂地狂塗。

其實,人生本不是一場競賽,每個人都走著自己的路,做著各自的人生考題,追趕他人又有何意?

唯一值得追趕的也只是時間,在充足的時間裡,不急不慢地把事情做好,把日子過踏實,不在乎他人的快慢與成就。金庸先生曾說:「我的性子很緩慢,不著急,做什麼事情都徐徐緩緩的,但最後也都做好了。」

金庸著有海量作品,但他從來都不「匆匆」。他寫文章很慢,一篇千字文章,斟酌許久。他坦言,比不上倪匡,快手寫好文。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節奏,快可以寫得好,慢更可以寫得精巧。與速度又有何關?

若是,金庸在網上寫文,要他日日去更,匆匆去寫,恐怕我們很難看到「飛雪連天射白鹿,笑書神俠倚碧鴛」的集大成之作。

《菜根譚》裡說:「歲月本長,而忙者自促;天地本寬,而鄙者自隘;風花雪月本閑,而擾攘者自冗。」

一個人若總是看著他人風光,依著世俗節奏,就會攪亂自己的步伐。

同他人爭高下、比長短,把自己困于「比不上」的失落裡,不僅生活忙碌,內心也跟著忙碌起來,便忘了世間還有花香鳥語、明月清風。

他人有他人的「規劃圖」,我們有我們的「時刻表」,人生本不必匆匆,把目光放長遠,事情可以慢慢做,生活可以慢慢來。

持一顆平常心,少與他人作比較,跟隨自己的鼓點,過好了自己,也就過好了生活。

03

凡事,不強求

佛說:「莫強求,凡事盡心就好,這樣簡單生活才會幸福。」

53歲時歸隱田園的陶淵明,一定是明白了這個道理。

他在《歸田園詩》中感歎道:「誤入塵網中,一去三十年」。在過去的三十年裡,他三仕三隱,最終卻選擇了歸耕田園。

年輕時的陶淵明,家世好、有才華,曾立志濟蒼生,但惡劣的政治環境,讓想要一展抱負的他,每每失意。他曾感歎命運不公、抱負不展,但反復出入官場的他,最終在長時間的思考後,徹悟了「凡事不可強求」的道理。

既然官場並不適合,就應該聽從內心的想法。于是,在山野鄉村裡,南山東籬下,雖生活困窘,他卻找到了精神歸處。

我們常誤以為「回歸田園」才能放下一切,不再強求,其實不然。

北魏的羅結將軍活了120歲,107歲那年,還被太武帝任命為兵馬大元帥,當年他依舊身強體壯、才思敏捷。他在分享長壽秘訣時說:「飲食有節,起居有常,作息有時,清心寡欲,少說多做,無憂無慮。」

由此看來,「不強求,順其自然」正是他身居「鬧市」的養生之道。

禪語說:「隨緣自在,隨喜而作。若能一切隨他去,便是世間自在人。」

人生在世,苦也一輩子,樂也一輩子,命運變幻無常,糾結擾心,執著累人,隨緣就好。

所謂隨緣,並非什麼都不做,反倒是放下對結果的執念,用心去做,拼盡全力去做,只有真正努力了,才無愧于自己,坦蕩于天地,方能快意人生。

抱一顆平常心,笑對命運無常,凡事不再強求,做內心真正的自己,便是最好的歲月。

六祖慧能講:「菩提本無樹,明鏡亦非台,本來無一物,何處惹塵埃。」

人生這一輩子,好壞不在別人眼裡,快慢不在他人路上,苦樂不在命運流轉,所有皆在自己心上。

修一顆平常心,看輕名利,看淡得失,看開生活,便是清淨自然。

修一顆平常心,懂自己,做自己,愛自己,就是最好的人生。

用戶評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