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千世界,每一個人融入其中,都有著自己的人際關係。
馬未都說過一句話:「親人要生,生人要熟,熟人要親」。
從親人到熟人,再到陌生人,都要妥善處理,把握那個度,火候不到不行,太過了也不行。
好的人際關係,一定是:親人三分生,生人三分熟,熟人三分親。
親人三分生
古人常說,「是親三分客」。
哪怕是有血緣關係的親人,也要保持一定的距離,像對待客人一樣,保持應有的禮節和尊重,如果沒有界限感,哪怕是血濃于水的感情,也會走向破滅。
莊公和弟弟段是一母同胞,在莊公成為一國之君後,對于自己這個弟弟,也是特別寵愛,要什麼給什麼。
在莊公剛登上君位不久,弟弟段就急不可耐地討要封地來了,一開始就挑選了一個最好的地方—京邑。
在莊公眼裡,都是自家兄弟,只要你要我就給,絕不會虧待你。
可沒想到,段是個不滿足的人,在有了京邑這麼個好地方之後,還想要他周圍的北邊和西邊,莊公也都一一滿足了。
可更過分地還在後面,段在擁有了地方之後,開始修葺城牆,聚集百姓,修繕盔甲兵器,準備好了士兵和戰車,想要叛變襲擊莊公。
終于,在觸碰莊公的底線之後,莊公開始征討段,倆人的關係,也從親人變成了仇人。
主持人魯豫曾說:「分寸感,來源于人們的邊界意識。」
人與人之間,如果沒有了邊界感,也就沒有了安全感,你以為的對親人好,卻是給了親人,隨時傷害你的理由。
要知道,再親近的人,也應該相互尊重,保持一點「生分」,雖說親情,是不會隨著時間磨滅,不管承不承認,血緣關係是註定存在的,但過分親密,難免會產生禍端。
現實生活中,那些得寸進尺的親戚,要了還想要,一次不滿足,就翻臉,他們頂著親戚的頭銜,卻做出不講親情的事。
永遠不要高估人際的關係,也不要低估人性的惡。
家人之間,保持著一定的距離感,相互尊重,生活才會少一點烏煙瘴氣,多一些人情良知。
生人三分熟
《水滸傳》是中國四大名著之一,而裡面的男主角宋江,第一次和武松見面,就熱熱的像熟人。
原來,宋江在飯館酒足飯飽後,想要上廁所,在過通道時,一不小心上把炭火掀在武松身上,武松憤怒地想要打宋江。
宋江連忙道歉,並報上姓名賠償武松,得知對方是宋江後,武松大驚,表示自己也有錯。就這樣,兩人不打不相識,便坐下來一起喝酒。
在分別的時候,宋江看武松一身破爛,還親自拿了10兩銀子,接濟武松,要知道,那個時候的10兩銀子,可相當于現在的10萬元,此舉讓武松感動不已。
後來,武松跟隨宋江上梁山,每次征戰,武松主動衝鋒陷陣,立下了很多汗馬功勞。
曾看過一部電影,裡面有一句話,印象特別深刻:「我總是仰仗陌生人的善意。」
是啊,陌生人的善意,是這個世界上最好的溫柔,有時候你工作累了,搭乘捷運,陌生人的主動讓座,有時候你哭了,陌生人的一句問候,遞張紙巾,往往讓你感動不已。
在相識和相愛之前,你我都是陌生人,但素昧平生,萍水相逢,將心比心,一個小小的舉動就會帶來信任。
在這個快節奏的社會,無論是工作需要,還是社交需要,我們每天都要接觸到,許許多多的新面孔。
兩個人相互不認識,但你的主動招呼,就能夠打破沉默的氛圍,促進彼此的關係。
現如今的網路聊天,兩人之間隔著山,跨著海,卻能夠談天說地,暢談人生與理想,從而進一步認識,互相排憂解難。
面對陌生人,你善良一點,熱情一點,人緣就會越來越好!
熟人三分親
中國有一句老話叫做:「遠親不如近鄰」。
仔細想想,確實如此,對于那些在外拼搏的人而言,親人往往是不在身邊的,而真正與你生活相貼近的,則是朋友。
宋江和晁蓋是穿著一條褲子長大的,兩人自幼相熟。
有一次,晁蓋犯了事,遭到官府的通緝,縣令卻找到了宋江,邀請他一起抓捕犯人晁蓋,宋江假意答應,卻偷偷私傳消息給晁蓋。
宋江一邊安撫縣令,令人好酒好肉地伺候著,說是吃飽了才好幹活,一邊又派人馬不停蹄地去,晁蓋家通風報信。
晁蓋看到宋江送來的信,感動不已,也很欽佩他的忠義之情,要知道,在當時那個社會包庇犯人,結果是與犯人同罪。
正是通過這個危急時刻,不僅讓晁蓋感恩戴德,也為宋江,日後坐上梁山第一把交椅,打下了穩固的感情基礎。
兩個相熟的好朋友,就要把對方,當作親人一樣信任和照顧,友誼的小船,才會越行越穩。
正所謂與熟人結善緣,才能有好人緣。
有個真正的朋友,就要像親人一樣,風雨中,攙扶前行,不用防備,毫無顧忌;坎坷中,互相幫助,不求回報,隨叫隨到!
不看身份地位,不論金錢權利,像手足一樣情深,窮也不嫌棄,富也不巴結,像家人一樣關心,不管何時何地,也不管間隔多久,感情都不變!
大概最好的友情就是:「在你如意的時候,我會錦上添花;在你失意的時候,我會雪中送炭」。
把熟人當親人一樣,用心對待,快樂著你的快樂,憂傷著你的憂傷,自然長長久久。
人的很多煩惱,其實都來自于人際關係。
最好的人際關係是,親人三分生,互相依靠又有距離,生人三分熟,友好對待,就會受益無窮,熟人三分親,相互依偎,又相互幫助。
往後餘生,願你珍惜今生的緣,包容親人,信任熟人,善待生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