借錢見人心,還錢見人品,賺錢見人性

禾熙 2021/09/20 檢舉 我要評論

感情怎麼樣,談錢就知道。

好的關係,經得起金錢的考驗。

而對待金錢的態度,更暴露出一個人的品性:

借錢見人心,還錢見人品,賺錢見人性。

1.借錢見人心

交情好不好,借一次錢就知道。

只有在窮困潦倒時,才能看清誰會雪中送炭,誰會落井下石。

能在你有困難時幫一把的人,不是血脈至親,就是真正的知己。

曾國藩進京趕考時,湊不起路費。

一旦錯過這次機會,便要再等三年。

曾國藩的五舅,賤賣了家裡唯一的耕牛。

換來十二吊錢,無償借給曾國藩。

這份樸實的親情,令曾國藩銘記在心。

他暗暗發誓:來日出人頭地,必當湧泉相報!

入朝為官之後,曾國藩把朝廷撥給他的第一筆津貼,原封不動地寄回了老家。

一同寄回的家信中,他對這筆錢作出具體安排:

贈予五舅二百兩,若五舅執意不收,就請父親用這筆錢買上幾畝好田,再轉贈給五舅。

你為我雪中送炭,我必不負你一番深情厚誼。

知恩圖報,才是最好的關係。

2.還錢見人品

欠債還錢,原本是天經地義的事情。

現實中,借出去的錢,卻像是潑出去的水。

想要收回來,全看對方的人品。

不知從什麼時候起,欠錢的成了大爺,討債的低聲下氣。

想要回原本屬于自己的錢,還得問得小心翼翼。

生怕哪句話說得過了火,落得個「人財兩空」的下場。

錢要不回來,還要被人埋怨「小氣」。

明明是欠錢的人占了便宜,借錢的人卻成了小人。

正所謂「親兄弟,明算帳」。

感情是一回事,錢財是另一回事。

錢好借,債好還,人情難報答。

借錢不還,消耗的是信任,只會把自己路越走越窄。

按時還錢的人,人品一定不會太差。

3.賺錢見人性

正所謂「君子愛財,取之有道」。

一個人賺錢的方式,最能體現人性的善惡。

張廷玉曾親自教導子侄說:「貨悖而入者,亦悖而出。

所以古人非道非義,一介不取。」

古人賺錢,凡是不合道義的財物,分文不取。

燙手的錢,即使再多也不能要。

用不正當的手段聚斂來的財富,也終究會被人以不正當的手段奪去。

《大學》中說:「仁者以財發身,不仁者以身發財。」

意思是,講仁義道德的人,善于用財物去幫助別人,自然會得到大家的擁戴;

不講仁義道德的人,只知道利用自己的身份、地位去搜刮財富,最終一定會招來殺身之禍。

在享用錢財或飲食時,只取自己應得的那部分,斷絕貪念。

毫無節制地追求錢財,往往結果與欲念背道而馳。

辛苦積累的財物,也會像傾瀉泥沙一樣流失消散。

勞累一世,千金散盡于一時。

賺錢講究方式方法,不義之財,不可常保。

用戶評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