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聽前人言,吃虧在眼前,有些話,只有幾個字,卻道盡了人生

禾熙 2021/09/19 檢舉 我要評論

有道是:「不聽老人言,吃虧在眼前。」

老人家的話,往往是帶有一定的閱歷和經驗的,能帶給人一定的幫助,讓人走向正道,更好地發展自己。

可生活中的很多人,他們都不怎麼相信老人家,或者古人的智慧。因為他們認為這些人早已遠去,他們的思想已然不適用了。

其實,有些定律,或者說有些想法,那是古今適用的。只要我們能把握,終究會有一定的感悟。

很喜歡這麼一句話,融古人之智,化今日之才,可謂賢者也。

能夠融合古人優秀的智慧,讓自己的才華更進一步的人,哪管他們資質平庸,也能成為賢人。

反觀當下,為何那麼多人他們越活越痛苦,甚至看不透,想不明白呢?

最重要的一個原因,那就是這些人缺少了一定的智慧,沒有頓悟,沒有看透生活的本質。

那麼,不妨讓我們牢記這7句至理名言,相信它能讓你洞察人生,擺脫內心的苦惱。

1.有時候,一個人走偏了路,往往就是太在意別人指的路。

叔本華曾說:「人性最特別的弱點,是在意別人如何看待自己。」

太在意別人指的路,太在意別人的目光,太在意別人的評價……

慢慢地,就走向一條不屬于自己的道路,越走越偏離初心。

生命是自己的,自己才是人生的主角。

我們每天都在自導自演,這是一部獨一無二的紀錄片,它需要別人參與,但不要喧賓奪主。

當前輩指引、旁人評議時,可以謙虛聽取,但不要一味遵從。

一味遵從,是把自己套進別人的生活模式裡,抹殺自己的無限可能。

不去探索自己本身的價值,過分依附于別人,最終也會一不小心就活成了別人。

前行之路,靠人不如靠己。

不要太在意別人的評價,也不要讓別人過多參與你的人生。

相信自己,走出屬于自己的精彩之路。

2.即使在困境中,也不要忘記樂觀開朗。

當陷入困境之中,請不要放任自己沉溺其中。

有句話說:「樂觀者會在困境中看到希望,而悲觀者會在希望中看到困境。」

樂觀的人即使坐著輪椅,影子也可以展開曼妙的舞姿。

身體會被束縛,但心靈不會。

樂觀的心態可以讓你看到不一樣的景色。

凡是人生一帆風順之人,必定樂觀開朗,因為只有心懷希望,好運才有可能赴約。

無論開不開心,既定的事實都不可逆轉。

不管過得如不如意,都要學會對生活微笑。

心寬了,世界就寬了。

3.別讓低質量的努力毀了你,方法找對,事半功倍。

有人問:「為什麼我那麼努力,吃了那麼多苦,卻沒有成效?」

辛苦地付出,可能未必會換來期待的結果,因為方法不對,你的付出會變成低質量的努力。

低質量的努力,也許能感動自己,卻改變不了結果。

比懶惰更可怕的,是低質量的努力。

埋頭努力,不論成效,只會讓你耗盡精力和時間。

這份看似忙碌的努力,往往只能換來一身疲憊和微不足道的成績。

卡爾維諾曾說:

這些年我一直提醒自己一件事情,千萬不要自己感動自己。人難免天生有自憐的情緒,唯有時刻保持清醒,才能看清真正的價值在哪裡。

與其低質量地努力,不如停下來,反省自己,找到更好的方法。

暫時停頓,不是浪費時間,而是要找對方法。

用更輕便的步伐繼續趕路,你會發現走得更快、更遠、更輕鬆。

4.不是所有的「對不起」,都能換來「沒關係」。

我們這一生,或多或少,都有過被人傷害的經歷。

他們可能是陌生人,也可能是最親近的人,或是有心,或是無意。

有些傷害,不管過去多久,都依然存在。

疼痛可以逐漸消失,傷口也許會長起來,但只有自己知道,心裡留下了永遠的傷疤。

而那些傷害你的人,可能還是一副雲淡風輕的樣子,最多輕飄飄地甩出一句「對不起」。

此時,一定有人勸你大度,勸你不要斤斤計較。

若不能瀟灑大度地說一聲「沒關係」,你就被被貼上矯情、沒度量的標籤。

其實,隨他們怎麼想,你大可不必原諒。

我們可以不計前嫌,但不能不記前嫌。

即使在無法擺脫的陰影裡,我們努力讓陽光照了進來,那也不代表要委屈自己去原諒別人。

畢竟,不是每個人,都值得你包容,也不是每一次傷害,都應該得到原諒。

你有傷害我的勇氣,我就有不原諒你的道理。

5.很多時候看似在幫助別人,其實是在幫助自己。

約翰·多恩說:「沒有人是一座孤島,可以自全,我們都是在和他人的互助中生活著。」

狹路相逢,讓對方先行了,自己也能行得暢通;手捧鮮花送給別人時,首先聞到花香的是我們自己。

提燈的盲人,自己本不需要,但卻照亮了別人,同時也避免了別人撞到自己,這何嘗不是助人更助己。

奉獻之心待人,心中自有美好。

給予永遠比索取快樂,助人永遠比助己快樂。

在前進的路上,搬開別人腳下的絆腳石,有時恰恰就是在為自己鋪路。

這世界從來都是,福來者福往,愛出者愛返。

6.自以為是的愛,反而是一種傷害。

這世界有一種愛,叫「我是為你好」。

因為我是為你好,所以我做什麼都是正確的,都是愛你的表現。

因為我是為你好,所以我可以隨心所欲地把我認為好的東西強加給你,根本不用考慮你的實際情況,更不必在乎你是否需要。

其實,一廂情願、自以為是的愛,只會給別人帶來痛苦。

作家蘇岑說:「懂你的人,會用你所需要的方式去愛你,不懂你的人,會用他所喜歡的方式去愛你。」

在對一個人好之前,不妨多花點時間瞭解對方。

因為,這個過程中最重要不是你給予對方什麼,而是對方需要什麼。

打著「為你好」的旗幟,卻做著傷害你的事,這不是愛,而是傷害。

甲之蜜糖,乙之砒霜。

別讓自己認為的好,變成對別人無形的傷害。

7.讀書的厚度,決定了人生的高度。

人與人之間的差距,在于眼界。

而讀書,是拓寬視野的捷徑,也是最低成本的自我增值方式。

吹滅讀書燈,一身都是月。

讀書的每一個瞬間,都是在沉澱思考,讀書帶來的每一次改變,都使讀書者得到磨礪和成長。

讀書和不讀書的人,過的是兩種截然不同的人生。

不讀書的人,目之所及,就是全世界。

讀書的人,更有機會打破命運的禁錮,走進另一個浩瀚遼闊的宇宙。

漫長的一生,在我們一步步攀登的旅途中,那些讀過的書會成為我們腳下的階梯,讓你越爬越高。

不讀書的人,只活一次;而讀書的人,可以經歷一千種人生。

人生不如意之事,其實占了十之八九。

在這十之八九中,不管你怎麼掙扎,其實都是沒有用的。因為不完美的人生,才是真實的。

可不管人生完美與否,我們都要懂得順其自然去做人,珍惜眼前人,珍惜所擁有的一切。

只有人懂得感恩,懂得珍惜,懂得活在當下,人才能收穫到幸福,才不會整日活得痛苦。

用戶評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