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人生的旅程中,你我相遇,便是緣分。我是禾熙,請與我一起感受世間美好,活出想要的人生!
孔子說 :「益者三友,損者三友。友直,友諒,友多聞,益矣。友便辟,友善柔,友便佞,損矣。」
一個人,交對了朋友,如虎添翼;交錯了朋友,傷害一生。慎重交友,是每個人都應該學會的本領,為自己的人生找到依靠的力量,別反而被朋友所傷。
人在低谷時,請遠離這三種人,不管他是誰。人窮的時候,是最脆弱的時候,一方面要學會借力使力,一方面要學會保護自己。遇到不值得交往的人,該翻臉就翻臉,寧願一個人無依無靠活下去。
1.不痛不癢的淺交
你每天見面的人,常常聚頭的人,雖然都要笑臉相迎,卻不是每個都能稱作朋友。
不痛不癢的淺交,捨棄其實是解脫。
作家桌子有過一批朋友,跟他一塊抽煙、喝酒、打牌,一玩就是一個通宵。
這些人都很講義氣,見過兩面就稱兄道弟。
每回到了,准有人給他遞煙,滿屋子都是煙味。
三天兩頭接到電話,邀他打牌,到了不想打,踹上桌子也要打,仿佛吃吃喝喝,啤酒夜宵,才是朋友間的事。
他明明不感興趣,偏又害怕孤單,不舒服也要去。
處得時間越長,他的狀態就越差,有次去醫院檢查,脂肪肝、高血壓,再不控制還可能出現耳鳴。
正是在低谷的時候,他選擇了不再迎合。
看書、吃飯、走路,都是自己一個人,跟以前的朋友交集越來越少,圈子也越來越乾淨。
原來轉身離開,也沒人會介懷。
原來孤單不難熬,而且很自在。
人和人的關係,只有舒服,沒有必須。
《送你一顆子彈》裡說:
有些人註定是你生命裡的癌症,而有些人只是一個噴嚏而已。
離開不痛不癢的關係,沒有傷筋動骨,在低谷中默默靜養,反倒格外治癒。
摘下假笑的面具,才能輕鬆擁抱自己。
2.牢騷滿腹的朋友
人在困境中,最怕的不是苦難本身,而是突如其來的負面情緒。
甚至也不是自己的突然崩潰,而是終于好受點,又被朋友拉回深淵裡。
太愛抱怨的朋友,躲得越遠越好。
博主@穆晨王有位朋友,過得不太好,想法也難免消極,很快就跟同為媽媽党的丁媽聊到了一起。
可這丁媽不但更悲觀,說話還很有攻擊性。嘴裡罵老師,吐槽兒子、老公,滔滔不絕。
才第一次碰面,丁媽就指摘博主家給孩子報太多興趣班:「孩子都不能去玩了啊。」
當博主如實回答:「我孩子玩的時間比學的多,而且我們上課都不會安排在週末,她爸和我經常帶她到處玩。」
「我希望能教會孩子狠狠學,狠狠玩。」
丁媽卻前傾著身子,捏著拳頭指博主說:「你孩子還小,等她到了小學,才有你的苦頭吃!」
博主回去就篤定地告訴朋友:「這人不能交。」
像三毛說的:
偶爾抱怨一次人生,可能是某種情感的宣洩,也無不可,但習慣性的抱怨而不謀求改變,便是不聰明的人了。
生活矛盾會解決,情緒卻能傳染,聽多了別人的牢騷,苦就成了雙份。
如果你足夠積極,或許可以拉他一把。
如果你自身難保,也只能先顧自己。
與正能量的人相交,躲開那些喪氣話,穩住心態,也留住了福氣。
3.不懂「刺蝟」規則的人
人與人的相處,就像是寒冬裡的刺蝟,離得太遠,彼此受涼,靠得太近,容易紮傷。
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一些刺,那是保持距離的量度。
正如三毛說:
「朋友再親密,分寸不可差失,自以為熟,結果反生隔離。」
與不懂「刺蝟」分寸的人相處,往往會讓我們為難,讓彼此難堪。
在《三國演義》中,許攸曾是袁紹的謀士,後來投靠舊友曹操,因為他的獻計,才得以劫糧烏巢,水淹冀州,可以說是功不可沒。
但他有一個問題,就是不懂分寸。
仗著與曹操是舊時相識,屢次不給曹操面子,甚至當著眾人的面,說曹操小時候不堪的糗事。
曹操雖然面上沒說,但心裡卻極為不滿,後來借著由頭,下令斬殺了許攸。
聽過一句話,說:
如果地球和太陽的距離再近1%,地球就是一個永恆的「火焰山」;如果再遠3%,地球就是一個永恆的「廣寒宮」。
距離的重要性,在這句話中,體現得最徹底。
最好的分寸是恰到好處,最壞的分寸是彼此為難。一旦過了界限,只會惹人不快,鬧得不歡而散。
願我們今後的生活中,遠離不懂分寸,愛紮人的人,多與那些雖然有刺,卻懂得克制的朋友相處。
這能直接提高你生活的舒適度。
活著,就是要開開心心的。
與其讓這三種人,毀了你生活的幸福感,不如走遠些,跟相處不累的人做朋友。
餘生很長,你很珍貴,願你離開糟粕,更能收穫一群真正懂你的知心人。
路上時常有陰影,但抬頭總能看見光。我想做你的光,為你指引人生的方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