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橫」在馬路上的釘子戶,14年經歷了什麼?事故高發,屋主后悔都來不及

song 2022/10/17 檢舉 我要評論

前幾天,在上看到一個故事:

90年代的時候,上海的郊區住著一戶人家,戶主叫張新國。

當時,張新國的鄰居住的都是平房,而他花了20萬,在自家的屋頂上加蓋了兩層,變成了一棟三層小洋樓。

這座小洋樓,也成了附近最耀眼的明珠。鄰里的羨慕,讓張新國頗為自豪。

后來,隨著上海經濟的快速發展,大批外來人口涌入這座城市。

九里亭的人均住宅面積越來越小,加上眾多自建房的不規范,原先的馬路越來越擁擠,嚴重影響人們的出行。

2003年,政府要在張新國家所在區域擴修一條馬路,這里的居民被要求全部搬離。

聽說要拆遷,許多居民都興奮不已,畢竟拆遷不僅能拿到新房、分得拆遷款,還能離開這個擁擠不堪的地方。

于是,大家積極配合,拿著錢高高興興住新房。只有張新國一人,站在原地滿臉愁容。

因為按照當時的政策,張新國只能分到4套房子外加270萬的拆遷補償款,而許多原先住房條件不如他的鄰居,卻能分到更多。

自家的房子如此恢弘氣派,卻不能分得更多的房子,這讓他心里很不是滋味。

于是,他跟開發商談判,想為自己的女兒也分一套(按當時的政策,女孩沒有分房名額),但開發商也不可能為了他的個人利益去破壞規定。

雙方談不攏,事情就此擱置。

但無論張新國答不答應搬遷,修路工程都要正常進行。

最后,馬路擴建到他家這個地段的時候,只好從他家的屋前繞了過去,4車道到這里變成了2車道。

從此,張新國一家開始真正「睡」在了馬路上,一睡就是14年。

這14年來,張新國一家吃了不少苦。

汽車鳴笛的聲音、大貨車經過時帶來的強烈震感讓他們煩不勝煩。

由于房子聳立在路中央,這里也是事故高發區。頻繁的交通事故,讓他們一家人誠惶誠恐。

一些不熟悉這里路況的司機,每次看到一棟「龐然大物」橫亙在馬路中央,都氣得破口大罵。有的甚至下車跑去敲打張新國家的窗戶辱罵,而他們只能閉緊門戶,不敢回應。

一家人的生活因為這棟房子變得焦頭爛額,張新國岳母,就是在這樣環境中突發心臟病去世的。

張新國開始后悔,不知道自己和家人當初的這份堅持是否正確。

02

都說世上沒有后悔藥,現實無法改變,歷史無法重來。

雖然張新國最后在2016年時,被新上任的拆遷辦主任說服,同意搬離,但也付出了14年非人生活的代價。

人這一生,能有幾個14年?

尼采說:「 生命中每一個不曾起舞的日子,都將是對生命的辜負。

若不想80歲時徒留遺憾,那就運用「后悔最小化框架」勇敢地投資自己的一份才情,一份追求,或一份精致。

而如果你對過去留有遺憾,那就利用好當下,去填補遺憾;

如果遺憾已經無法填補,那就和它告別,別讓它污染未來的人生;

如果遺憾無法填補,也無法告別,那就接受它,帶著它,讓自己盡可能多地享受人生。

用戶評論
你可能會喜歡